在佟家峪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第一书记刘奕莎忙碌的身影。驻村三年来,她始终以“乡亲们的需要就是行动方向”为准则,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用教育帮扶播撒希望,用养老服务传递温暖,用资源联动激活活力,在泥土里写下为民实干的答卷。
美育+助学,为孩子插上“成长翅膀”
“以前没见过专业舞蹈老师,现在每周都能学跳舞,还能上台表演呢!”村小学学生王梓涵捧着舞蹈鞋开心地说。这是刘奕莎推动“幸福美育课堂”结出的硕果。
为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刘奕莎联动沈阳奕肆社会服务中心等资源,组建“专业团队+本土教师+志愿者”师资队伍,每周驻村开设美术、舞蹈、播音主持等课程,三年累计开展300余课时,500余名学生受益。她还牵头改造村小学舞蹈教室,更换189套美术教具,六一节为班级配齐篮球、橄榄球等文体器材,让孩子们在艺术滋养中成长。
针对困境学子,她精准对接辽宁省“一对一助学”项目,为83名从小学到高中的孩子建立档案,年均落实助学金9.36万元(41名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24名初中生每人每年1200元,17名高中生每人每年1400元,含辽宁省光明学校51中学孤儿专项资助)。“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些孩子的求学路,我们护着!”刘奕莎的话坚定有力。
修房+义诊,为老人筑牢“暖巢防线”
“要不是刘书记,我这老房子早塌了!”78岁的来大爷站在崭新的砖房里感慨道。暴雨后,来大爷的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刘奕莎第一时间申请改造指标,仅用2个月就帮老人建成新居。
在养老保障上,刘奕莎把“安居”作为头等大事。三年来,她累计投入3万余元,为5户困难家庭修缮房屋,帮残障家庭重建坍塌围墙,为两户八旬老人改造漏烟土炕,彻底解决安全隐患。
除了安居,她更牵挂老人的健康与生活。联合东北国际中医院开展季度义诊,组织“流动服务站”定期为老人理发,妇女节、母亲节时办摄影课丰富精神生活,党员活动日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每季度全覆盖走访低保、特困户,还为一户特殊家庭争取到每月500元的长期补贴,用细节织密民生保障网。
联资源+拓销路,为乡村注入“振兴活力”
“苹果、地瓜通过‘佟家峪礼物’品牌卖,价格高了,销路稳了!”村民李大哥算起增收账满脸笑容。刘奕莎深知,帮群众增收才是长久之计。
她借力派出单位市工委的支持,邀请主要领导入村慰问,组织孩子参观沈阳电视台、开展“AI进校园”活动;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团队绘制主题墙、设计大杏包装;携手文化公司打造“佟家峪礼物”品牌,推动苹果、地瓜、大杏标准化销售,帮村民对接企业售卖农产品超千斤。下月,首届“乡村森林公益音乐会”将开演,孩子们的画展将搬上青山,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正越走越宽。
“开春时杏树根扎稳了就抽新芽,我们做的就是给‘一老一小’扎下温暖的根。”刘奕莎的话道出驻村初心。三年来,泥土里的脚印、群众的笑脸,见证着一位第一书记用实干书写的“为民答卷”。在佟家峪,星光照亮孩子的书页,炉火映红老人的笑颜,幸福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