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辽宁省机器人领域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对接会在沈阳高新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及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快推进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互动融合,扭紧机器人创新链和产业链双螺旋,为辽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隋青以及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省直单位主要领导,各市分管市长、科技局负责同志,省内高校院所及省外高校代表,企业代表,银行、投资机构代表等240余人参会。
会上,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连庆作机器人体系化发展思考主旨报告,解析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协同;副主任、新松机器人总裁张进聚焦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与应对策略,分享实践中的创新突破;英国利物浦大学杨辰光教授、吉林大学任雷教授分别从“机器人控制,学习,感知和遥操作”“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等前沿方向,带来国际视野下的技术趋势分析。这些报告立足辽宁产业基础、放眼全球前沿,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在签约环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瀚海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包括压缩机风筒自动焊接机器人、智能水下机器人等5个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是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标志着辽宁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向“生产线”“应用场”的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将为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隋青在会上指出,本次会议实现了“实验室技术”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全面总结了辽宁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下一步,要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建强高能级平台,支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扩容升级。要打通转化链条,培育更多像新松机器人这样的龙头企业。要优化政策供给,让金融资本更精准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为做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会议还进行了科技成果发布与技术需求发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发布最新科技成果,涉及工业、医疗、海洋等多场景应用;三一重型、大连豪森等5家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涵盖无人驾驶矿车、机器人运动控制等产业痛点。此外,沈阳市工信局发布国家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应用场景需求,为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搭建桥梁,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省科技厅厅长蔡睿表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是辽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领域,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肩负重要使命。当前辽宁正加速构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打通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通道,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产业需求更好牵引创新方向,共同推动辽宁机器人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本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辽宁机器人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里程碑,更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未来,随着签约项目的推进及成果对接的深化,辽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将加速形成“基础研究有突破、技术转化有效率、产业发展有动能”的良好态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智能动力”。